二战绝密档案公布 他曾获苏联最高荣誉合规配资平台
近年来,俄罗斯国防部中央档案馆公布了一批苏联时期关于东北抗联教导旅的绝密档案文献。中共黑河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科科长李晓东介绍,这次公布的档案是首次对外公开,记录了1945年东北抗联教导旅对日作战和授勋情况。
△东北抗联夏季野营遗址
李晓东介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表彰东北抗联战士参加远东战役期间的表彰命令,包括红旗勋章、红星勋章、勇士奖章和战功奖章获得者。其中有8名干部战士获得了苏联战斗中的最高奖章,红旗勋章。在红旗勋章的获得者中,有我们十分熟悉的抗日英雄周保中。
展开剩余80%△红旗勋章
一本护照改了名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1902年出生于云南大理湾桥村的一个白族农民家庭。十五岁那年,这个白族少年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滇军中的“娃娃兵”,“家国”二字铸成他抵挡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战场上枪林弹雨的铠甲。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升至国民革命军少将副师长,热血书写的战歌坚定了他的信仰——1927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深秋,中共中央派他赴苏联深造,周恩来前来送行。为了顺利出境,周恩来给他一本名为周保中的护照,“保中”寓意“保卫中国”。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让黑土地浸染硝烟,受党组织委派,周保中中断学业,到东北开展武装抗日斗争。
撤往苏联 卧薪尝胆
杨靖宇、赵尚志等将领相继殉国后,周保中成为东北抗联后期的主要擎旗手。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他领着队伍在林海间周旋,草根和树皮成了冬日里难得的口粮。
1939年,东北抗联陷入最艰难的时刻,“七军陷入重围……冬衣残缺,无帐幕遮寒,饥寒交迫”。不仅如此,他们与党中央的联系彻底中断。后来,周保中对记者穆青感慨:“听不到党中央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心中想念延安,就像孩子想娘一样。”
寒风掠过雪野,到了冬天,东北抗联的队伍已从3万余人锐减至不足2000人。在牡丹江畔的虹云商行里,秘密召开的会议讨论着东北抗联队伍的生死存亡。周保中在会上率先提出“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重要意见。经过深入讨论,与会成员达成一致——去苏联。
1939年11月,周保中踏过封冻的乌苏里江,赴苏联参加伯力会议,将“保存火种”写进了提案。1941年冬,东北抗联在苏联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建立了南、北两个野营。
周保中(左四)与苏联远东军军官的合影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面对质疑,周保中语气铿锵。在苏联,部队整编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他却始终坚守信念,向苏方明确表示“保持中共中央系统”“保持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决心“我们死也要脚朝西”!
1942年8月,经过苏方同意,南、北两个野营以及尚留在东北境内活动的抗联人员,统一整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周保中任旅长。
他编教材,讲《论持久战》,带战士在冰水里泅渡、在雪地上练空降,爆破声与发报声在林海回荡。小股部队悄然潜回东北,带回要塞图,联络旧部,在生死边缘积攒的力量,像冻土下的火种,等着燎原的一天。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东北抗联教导旅积极配合苏联红军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攻击。熟悉的密林此刻成了绞杀场,很快,日军土崩瓦解。
由抗联余部改编的苏军远东第88旅官兵的合影(前排左起第四位为周保中将军)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周保中率部抢占长春、沈阳等东北地区57个战略据点,搜剿日伪残余,为新生的东北根据地埋下希望的种子。
毛泽东对周保中的历史贡献多次给予高度评价,曾称赞周保中同志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的代表,赞誉“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1964年2月,北京的天空飘着细细的雪花,仿佛在为一位英雄的离去而哀伤。当心电图归于平静,人们在他枕下发现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用铅笔写的诗句:“铁狮长啸裂穹苍,十万关东血荐霜。终见河山归故土,何须马革裹尸还。”
来源:新闻夜航综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编 辑:李 超
主 编:梅凯悦
审 核:孙一奇
统 筹:马长庆
监 制:李 伟合规配资平台
发布于:黑龙江省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